
故宫乾清宫,故宫乾清宫介绍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故宫乾清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故宫乾清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乾清宫明朝叫什么名字?
乾清宫在明朝也叫作乾清宫。
乾清宫的名字出自《道德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贞。
在古代皇帝是天子,是老天爷、是昊天的代表,代表着天,而帝王之位极尊,谓之唯一,就是天之唯一的意思,清气上升谓之天,浊气下降谓之地,是故乾就是天,就是清的意思。
而道德经里面又有天得一以清,为表示帝王是天地间唯一的、最尊贵的,他的居所故名乾清宫。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
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乾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朝嘉庆三年所建。
乾清宫在明朝也叫作乾清宫。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北京市故宫内廷中路。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建筑占地面积约1400㎡。
乾清宫始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永乐二十年(1422年)闰十二月、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二月三次毁于火,万历三十年(1602年)二月重建,三十二年(1604年)三月成,直至明终。
故宫三大殿的名称和主要用途是什么?
故宫我们都知道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办公的地方,其中有三大殿是非常有名的,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那么这三大殿都有什么作用呢?
1.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上使用的频率并不高。明清两朝的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即位,大婚,册立皇后,点将出征,万寿节(皇帝的生日),元旦,冬至等,皇帝在此接受大臣们的朝贺,及赐宴。清朝初年,举行过殿试,乾隆时期改在了保和殿。
2.中和殿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明清两朝中和殿的作用相同,都是皇帝到天河店参加大典前在此休息和做准备的地方。在中和殿皇帝现接受官员的朝拜和请奏,再到太和殿参加庆典。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开始前,皇帝都要到中和殿读祭文,查看耕种的农具。
在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活动时,皇帝也要在这里读祭文。***的家谱修好后也要在这里举行仪式,给皇太后上徽号,皇帝要在这里阅读奏折。这样看来中和殿其实对于皇帝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一座宫殿,虽然它的规模不如太和殿雄伟壮观,但作用不比太和殿小。
3.保和殿
保和殿位于太和殿之后,该殿的作用明清两朝有所不同。明朝时,在大典前,皇帝要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前,要在此接受朝贺,清朝时,在除夕,元宵节时,皇帝在此赐宴外藩,王公大臣们,赐宴皇亲国戚也在此举行。
每年年末,宗人府,吏部还要在此写宗室满,汉,蒙三族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的黄册。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还将此地作为了寝宫,顺治大婚时也在此地举行。从乾隆晚年开始殿试由太和殿搬到了保和殿。
故宫的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但是故宫这三个大殿的名称也是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和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1、三大殿的名称:
首先,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它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其次,中和殿,它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华盖殿”。
再次,保和殿,始建于永乐十八年,初称“谨身殿”
2、三大殿的主要用途:
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时期,太和殿就是明清朝廷用来举行各种大型典礼的场所。
中和殿:在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故宫乾清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故宫乾清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abiespreferorganic.com/post/9006.html发布于 昨天